河湖生态清淤技术项目应用案例之温州瑞平塘河(昆阳片)水系生态修复工程
作者:来源:永利304官网唯一环境集团发布时间:2025-08-06浏览量:30

       在我司承接的众多水生态修复治理工程中,瑞平塘河(昆阳片)水系生态修复项目尤为突出且极具代表性。该项目不仅先后斩获 “浙江省 2024 年度幸福母亲河优秀案例”、“浙江省首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等殊荣,更被收录于《浙水遗韵·平水温州》一书,成为业内瞩目的标杆项目。

瑞平塘河凤湖公园

一、项目概况

       项目建设地点为瑞平塘河(昆阳片区),位于温州市平阳县昆阳镇中心区域,由凤湖公园至小姜垟站点;建设规模为主塘河3100米及周边相连支流区域,项目总投资5698.28万元。其河道及沿线支流贯穿主城区,河道上游沿岸以居民生活、工业生产、餐饮及服务行业等人为活动分布较多,下游沿线主要以零散村庄及大量农田分布较多。沿岸有大量的排水口,大部分以为雨水排口为主,且仍有部分排口在无雨时存在废水流出情况。村庄在周围的支流两岸,存在着大量的农田和农污生活处理终端,沿岸有明显农村生活污水直排情况和农污终端尾水排入河道。

       治理前,瑞平塘河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氨氮总磷等污染因子含量高,无法满足流域水体水环境功能区要求;城镇居民生活区管网基础建设尚不完善,污水漏排、渗排严重;水生态系统结构破坏,河道呈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河内多处河段设闸阀控制阻流,形成半封闭水体,水流速度缓慢,水体流动性差,动植物种类减少。导致该流域的物理生境差、水环境恶化、植物完整性欠缺,河道生态功能退化、水生态系统多样性降低、水体自净能力下降,省控小姜垟断面水质经常出现Ⅴ类、劣Ⅴ类超标现象。

       凤湖公园(鸣山横河)是瑞平塘河分支的一部分,与瑞平塘河相连相傍,作为河道上游区域,湿地公园受上游城区及周边村庄的等生活污水和雨污合流的污染影响较为严重,凤湖公园部分水域水体较为浑浊,透明度较低,底泥淤积较厚(约0.3-0.5米),表层底泥呈黑色,并伴有恶臭气味,夏季气温较高时河面会产生浮泥并散发异味,不仅影响了公园景观,还不利于周边居民身心健康。

凤湖公园治理前


二、项目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技术

       根据实际情况及工程要求,我司通过对湿地生态治理保护、支流水域的生态修复及主塘河的治修同步,利用水生态系统拦截技术、河湖生态清淤技术、水生态系统构建、生态护岸改造和河道滨岸带构建及曝气增氧和植物净化等措施,项目实施完成后,使主塘河治理段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Ⅳ类标准(其中小姜垟站点水质稳定达到Ⅲ类)。

凤湖公园治理后


三、河湖生态清淤技术应用状况

       该项目在凤湖公园(鸣山横河)投加底泥锁定剂563.7立方米,投加地点如下图所示:


       在底泥锁定剂投加区域对底泥污染物(氨氮、有机碳)进行布点检测,检测指标包括投加前与投加9个月后底泥中氨氮、有机碳及底泥厚度变化。数据如下表所示:


       投加底泥锁定剂及修复剂后,上层底泥中氨氮及总磷得到有效削减,底泥出现减量现象。

       同时,投加后水质也得到明显改善,指标检测数据如下表:


       湿地生态修复保护中,通过河湖生态清淤修复,使湿地底泥底质得到有效改善,水体水质指标明显提升。根据对实施后的湿地水质检测,凤湖公园(鸣山横河)水质指标总体稳定达到地表Ⅳ类标准,甚至部分月份达到Ⅲ类水平。平均底泥削减厚度为5-11厘米,底泥削减量约3500立方米。充分验证了我司河湖生态清淤技术的显著成效。

       经过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的实施,瑞平塘河水域生态修复面积达43.62万平方米,累计改造生态护岸11968米,打造主塘河生态岸线4.5千米,如今的瑞平塘河已成为居民休闲、游玩、锻炼的首选之地,公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

治理前:



治理后: